各鄉鎮人民政府,市政府各部門,各街道辦事處,有關單位:
為進一步加強市政府與市檢察院之間的常態化聯絡溝通協調,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,共同助力法治政府建設,推進社會 治理創新,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、檢察機關公正司法,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汝州建設,市政府、市檢察院決定建立汝州市府檢聯動工作機制?,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:
一、總體要求
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認真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,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錨定省委“兩個確?!焙汀笆髴鹇浴?,圍繞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汝州,通過建立府檢聯動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府檢各自職能優勢,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,共享共商行政執法信息和檢察監督信息資源,防范化解矛盾風險,助力法治政府建設,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,共同推進社會治理創新,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、檢察機關公正司法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共同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
1.堅決維護國家安全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,統籌發展和安全,努力推動平安汝州建設。健全工作協作機制,依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違法犯罪。加強對數據安全、網絡安全的司法保護,在整治電信網絡詐騙、提升互聯網監管執法能力方面加強合作。強化經濟安全風險預警,加大洗錢犯罪專項打擊力度。
2.確保社會安全穩定。深化懲治多發性犯罪、涉眾型犯罪、維護校園及周邊安全等領域合作,依法維護金融秩序,助力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風險。加大對黃賭毒、食藥環、盜搶騙等多發性犯罪打擊力度,妥善處理涉眾型經濟犯罪,健全追贓挽損工作機制。
3.保障群眾安居樂業。加強力量聯合、風險聯控,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,深入開展“平安守護”行動,從嚴從快懲治侵犯人身權、財產權違法犯罪,用心用情辦好群眾身邊“小案”,以高水平平安建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(二)共同服務現代化新汝州建設
4.服務保障綠色發展。持續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,充分發揮環境資源領域檢察公益訴訟職能,推動綠色發展。持續深化“河長+檢察長”制、“林長+檢察長”制,探索更多“行政+檢察長”制有效方法,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。
5.服務保障安全生產。堅持治罪、治理與治源并重,強化責任落實,建立協作機制,有效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重大風險,準確區分行政處罰與刑事追責,共同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,消除安全事故隱患。
6.服務保障科技創新。支持保障裝備制造、新能源新材料、新型藥品化工、綠色食品等產業發展,開展知識產權案件跨區域集中管轄,深化知識產權刑事、民事、行政一體履職。加強知識產權領域的協作,形成知識產權綜合保護合力。
7.服務保障園區建設。以檢察護航企業發展工作站為依托,深入開展帶案進企業、送法進園區活動,促進檢察服務保障措施系統集成,為建設現代化新汝州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
(三)共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
8.依法維護市場主體地位。依法支持行政機關規范和整頓市場經濟秩序,依法審慎辦理涉企犯罪案件,依法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秩序、市場管理秩序和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,保障企業平等享受市場待遇,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。
9.積極營造包容寬松發展環境。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,最大限度降低行政執法、司法辦案對市場主體正常經營活動的負面影響,必要時可以邀請專家學者、人民監督員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研究論證,做實對企業的平等法律保護。
10.全面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。落實上級政策要求,充分利用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,對適用不捕、不訴、認罪認罰從寬等措施的涉案企業及其責任人,由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共同開展監督管理,督促整改落實,推動企業實現合規經營。
(四)共同加強民生法治保障
11.強化民生公益保護。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在自然資源保護、食品藥品安全、農資打假、勞動保障等重點領域開展深度合作,建立協作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,共同組織開展專項行動,推動行業整治,破解民生難題。
12.強化普惠民生舉措。用足民事、行政、刑事和社會信用懲戒等手段,妥善處理用工糾紛,依法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,積極防范冒用農民工名義虛構勞動關系的虛假訴訟行為。健全民事檢察支持起訴工作機制,大力開展司法救助和社會援助,強化對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。
13.強化未成年人綜合保護。依法嚴懲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犯罪。推動建立家庭、學校、社會、網絡、政府、司法“六大保護”聯動機制,持續落實法治副校長制度,推動形成一體履職、全面保護、統分有序的融合履職模式。深入落實強制報告、入職查詢、從業禁止等未成年人特殊保護制度。
(五)共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
14.全面支持依法行政。探索“依法行政+檢察監督”社會治理新模式,檢察機關協同有關職能部門進一步深化源頭治理,定期公布法律監督工作情況,為政府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。將檢察建議辦理工作納入依法行政范疇,促進規范、公開、公正、文明執法。
15.完善信息公開共享工作機制。一體部署推進政府大數據戰略與數字檢察戰略,強化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信息共享,健全檢察機關與大數據管理、行政執法辦案信息查詢協助機制,規范數據接口,實現行政機關相關執法信息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數據的有序銜接、互聯互通。
16.增強法治宣傳教育成效。落實普法責任制,共同開展釋法說理、以案釋法、帶案普法。加強法治宣傳資源整合,聯合搭建線上線下平臺,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法治宣傳教育,提供優質法律咨詢服務。
(六)共同促進市域社會治理
17.推動社會矛盾化解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推動“12345”政務便民熱線與12309檢察服務中心數據聯通,確保投訴渠道暢通、處理答復及時,促進群眾關切及時回應、高效處理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,預防和化解各類違法風險。
18.完善市域社會治理體系。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,促進堵漏建制、完善治理,全面構建齊抓共管“大綜治”工作格局。加強嚴重精神病障礙患者、社區矯正對象、吸毒人員等重點人群服務管理工作,促進社會治理創新,將社會治理檢察建議辦理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目標。
三、工作機制
(一)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雙向銜接機制。加強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在信息共享、線索移送、調查取證、技術支持、聯合督辦等方面的協作配合,共同組織開展專項行動,推動行業整治。完善“兩法銜接”工作實施細則和協調機制,推進信息共享機制化、案情通報常態化、案件移送標準和程序規范化,實現行刑雙向銜接、融合貫通。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平臺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數據銜接,擴大數據共享種類,提升共享質量。
(二)建立行政訴訟介入化解機制。依法調動各類糾紛解決資源,積極探索行政爭議源頭預防和化解,力爭將行政爭議化解在萌芽狀態,解決在訴訟之外。聚焦黨委政府關注、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,結合檢察辦案對行政訴訟監督情況進行年度或者專題分析,針對普遍性、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和行政訴訟特點、趨勢及時通報,當好政府“法治參謀”。
(三)建立公共利益協同保護機制。強化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的溝通協作,建立健全公益訴訟線索移送、信息共享、工作會商、聯合調研、配合取證、聯合執法等機制。行政機關在日常執法中發現的可能涉及損害國家利益、社會公共利益且屬于檢察機關管轄范圍的問題線索,及時移交檢察機關。檢察機關全面落實行政公益訴訟的訴前磋商機制,推進訴前磋商常態化、規范化適用。
(四)健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落實機制。健全羈押必要性審查工作常態化運行機制,強化精細化審查,加強動態跟蹤監督。建立數字監管工作機制,加快推進“非羈押碼”等科技手段的應用,緩解監管場所壓力,減少司法成本,合力做好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變更強制措施的后續監管工作。
(五)建立安全生產府檢聯動機制。積極推動落實最高人民檢察院“八號檢察建議”,聚焦煤炭生產安全、交通運輸、工程建設、特種作業證管理等重點監督領域,通過大數據分析模型發現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類型化問題,努力實現以數字化促進安全生產機制落實和治理閉環。建立聯防聯治協作機制,對生產安全事故多發、易發的企業,與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聯合檢查,促進安全風險常態化規范治理。
(六)建立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法律監督機制。依托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制,開展涉企刑事案件專項監督,加大以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問題的監督力度。全面履行行政檢察職能,開展“行政檢察護航法治化營商環境”專項活動,推動完善產權保護、市場準入、公平競爭、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,促進市場主體守法合規經營。
四、保障機制
(一)建立聯席會議機制。建立汝州市府檢聯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,聯席會議原則上每年年初召開一次會議,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,通報、會商、研究府檢聯動工作情況,也可根據工作需要召開專題會議。
(二)建立日常聯絡機制。各成員單位指定人員擔任聯席會議聯絡員。聯席會議辦公室采取協調會、座談會、研判會等形式,通報府檢聯動工作情況,會商工作,共同研究解決問題和推進工作的方式和路徑。
(三)建立專項行動參與機制。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、職能優勢、技術優勢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專業優勢,視情開展聯合執法監督專項行動。形成工作合力,促進相關領域的依法行政、矛盾化解工作。
(四)建立任務清單落實機制。聯席會議辦公室制定府檢聯動年度工作要點,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期限。適時對各成員單位落實年度重點工作任務、執行聯席會議決議或紀要等情況進行檢查,確保府檢聯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、取得實效。
附件: 汝州市府檢聯動工作聯席會議組成人員名單
汝州市人民政府 汝州市人民檢察院
2023年7月12日
附 件
汝州市府檢聯動工作聯席會議組成人員名單
召 集 人:韓春曉(市委書記、市長)
常務副召集人:劉國朝(市委常委、常務副市長)
副 召 集 人:溫衛杰(市政府副市長、公安局局長)
楊 慧(市檢察院檢察長)
成 員:郭玉瑋(市政府黨組成員、秘書長)
楊東曉(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、副檢察長)
樊順昌(市發展改革委主任)
李建鋒(市教體局<教育>局長)
漫鴻義(市科技局局長)
王玉杰(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)
丁 勇(市公安局政委)
邢勝軍(市民政局局長)
李劍波(市司法局局長)
韓增群(市財政局局長)
張勝偉(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)
楊景山(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)
王似陽(平頂山市生態環境局汝州分局局長)
王國強(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)
梁帥軍(市交通運輸局局長)
劉建青(市水利局局長)
韓沛毅(市商務局局長)
李玉政(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)
張武欽(市衛生健康委主任)
李豐義(市應急管理局局長)
楊志萍(市審計局總審計師)
范強立(市市場監管局局長)
趙劍峰(市醫療保障局局長)
薛通文(市林業局局長)
魏軍杰(市金融工作局局長)
曾志杰(市信訪局局長)
董承陽(市城市管理局局長)
金 鵬(市行政服務中心主任)
陶曉偉(市稅務局局長)
劉慶斌(市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)
李玉川(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)
趙宇飛(人行汝州支行行長)
姜京朝(平頂山銀保監分局汝州監管組主任)
聯席會議辦公室設立在市司法局,承擔聯席會議日常工作及聯席會議的組織、聯絡和協調,以及決策部署、決定事項的轉辦、交辦等工作。